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新聞資訊
01
有一天,我照例去給父母做飯,一進門就發現氣氛不對。
我媽看到我就掉下淚來,她嫌棄我爸整天不著家,再次哭訴她一生遭受的委屈,強烈要求離開我爸,我爸則黑著臉一言不發。
看到他們這樣,我心里像堵了一塊大石頭,一邊勸我媽別生氣,一邊嘗試轉移話題來分散她的注意力。
我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矛盾。我媽希望得到我爸的關注和陪伴,而我爸從不在乎她的感受,他們誰都不肯遷就對方。
在我印象里,父母不是爭吵就是冷戰,我爸是憤怒的,我媽是悲苦的,我從來沒體會過和諧家庭的溫暖。
還記得14歲那年的一個晚上,我被一陣哭聲驚醒,一睜眼就看到我媽坐在身邊,她拉著我的手說:“我舍不得你呀,你還太小了?!?/span>
我爸站在一旁,臉色鐵青:“快勸勸你媽吧,她要回山東老家?!?/span>
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安慰她,只能蒼白無力地反復說著“媽你別哭了”。
有人告訴我,作為家里最小的孩子,我要想方設法活躍氣氛讓父母開心,那樣他們就不會吵架,可我一向笨嘴拙舌,不知道該怎么做。
讀高中時有個要好的同學,我非常羨慕她父母的相處方式:他們對話時心平氣和,還常常開玩笑,家事都會一起商量。而我的父母好像從來不會好好說話,在挑剔和怨恨中互相折磨了六十多年。
我一直希望他們能相處融洽,于是想方設法去改變他們。然而,越努力越痛苦。
人到中年,我突然明白,父母雖然是我的至親,但我不能左右他們的人生。
我放下改變他們的執念,嘗試去接納這一切。我發現,他們之間并不僅僅只有隔閡和爭吵,我還看到了他們對彼此的包容和責任心。是的,他們有他們的相處方式,并不會因為我的意志而轉移。
真正讓人痛苦的,是無法改變又不肯接受。放下對抗,允許父母做他們自己,接納自己有一個不完美的原生家庭,痛苦便迎刃而解。
02
遇到無法改變的事實,順其自然也是一種智慧。
我和我愛人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性格。
我喜歡表達情感,讓他明白我的心思,他卻從來不說好聽的話,更喜歡用行動的細節來表達。
我們兩家之間隔著一條江,在跨江的鐵路橋上通過更近些。
晚上路過那幾個信號燈時,我會被光照得看不清路,愛人擔心我摔倒,總是先到信號燈跟前用身體為我遮住光。
有一次工廠為了趕訂單,需要我們加班幾天,愛人每晚都來給我送飯,等到下班再陪我回家,一次不小心撞到路邊的垃圾箱,腿上磕破了一大塊。
看到他受傷我很心疼,不讓他再來了,我可以買飯吃,回家也有同伴一起走,他卻執意接送。我知道,他在以他的方式表達感情,這份心意,也可抵萬千海誓山盟。
近幾年短視頻流行,愛人的業余時間幾乎都沉浸其中。
我到異鄉跟他團聚,白天獨自在家,特別希望他下班后能好好陪我,看到他一直盯著手機,我難免有些失落。
可是站在他的角度去想,他在公司既操心又費力地忙碌了一天,下班后已經身心俱疲,他只想歇著,不愿意再說話了。并非他不在意我,只不過我們的需求不同而已。
每個人都有權支配自己的生活,即便是夫妻也不能強求一致。
我不再跟他較勁,白天在家安安靜靜做自己的事,他回來后,我可以去其它房間看書,或者去做一些家務,有時也跟他一起歇著。
有一天晚飯后,他想躺一會兒再陪我去散步,看到他那么疲憊,我決定不出去了,跟他一起窩在沙發上喝茶,吃一點水果,東一句西一句地閑聊,也挺好。
與愛人磕磕碰碰這么些年我才明白,總是按照自己的模板去修正對方才是痛苦的來源。真正好的關系,要允許別人做自己。
03
人與人生而不同,哪怕在同一屋檐下,也不可能整齊劃一。小到穿衣吃飯這一類行為習慣,大到就業和擇偶的標準,都可能千差萬別。
如果一味地拿自己的意志做標準,就會在遇到分歧的時候本能地與他人對抗。一方控制,另一方反控制,再好的關系,也經不起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消耗。
不必糾結,也不必較勁。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有權主宰自己的人生,在別人的生命里,我們也只是其他人而已。
允許他人做自己,是一份難得的尊重,哪怕是最親近的人,也要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對生活。
允許他人做自己,是接納他們本來的樣子,美好和殘缺,優勢與不足,都是他們身上的烙印,我們不能只選擇接納一部分。
放下內心的標尺,以包容的心態接納身邊的人。
有自由的距離,才會有自在的關系。
作者簡介:
李吉華。文章首發微信公眾號:貓姐能量圈(tqq1214cat)。